曾有經濟專家形象地表示,物流產業乃是現代都市經濟發展的“爐火”、“加速器”。隨著區域協調發展、產業分工協作趨勢不斷增強,生產社會化、專業化程度不斷提高,現代物流業逐漸被廣泛認為是繼降低物資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之后的又一個重要的利潤源泉,日趨發展成為我國國民經濟體系中重要的基礎性服務產業。 然而,與其他九大振興規劃所涉及的行業相比,我國物流業的產業規模并不算大。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秘書長賀登才介紹,目前,中國物流業的發展狀況是三足鼎立———外資企業、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各有優勢和專長。外資企業在國際物流方面具有優勢,在農村地區,本土化方面還是國內企業較有優勢。 但是,賀登才指出,當前我國物流業存在著四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是物流需求目前更多地分散在各個企業,沒能形成社會化需求,因此效率比較低。第二,專業化的服務能力不夠,很多物流企業還處于粗放經營階段。第三,我國的設施設備銜接配套性比較差,不能支撐物流業的需求。第四,我國的政策環境、行業基礎工作相對不夠健全,還趕不上物流發展的需求。 “規劃的出臺,不僅對于我們應對當前金融危機,而且對于物流業長遠發展都是重大利好消息,是我國物流業加快發展的重大機遇。”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陸江如是評價。 分析物流入選國家十大產業振興規劃或許帶來的五大變化時,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物流信息化專家、高級物流師鄭壯洪表示:一是行業生態變化,大型企業將獲得更多政策扶持,優勝劣汰現象更加明顯;二是相關稅費或將調整,目前倉儲企業毛利率大致為3%至5%,運輸企業只有1%至3%,企業將從稅費改革中直接獲益;三是有助于企業提升服務水平,加快信息化建設;四是企業獲益于行政管理改善,例如海關通關程序的簡化。五是大型制造企業或被鼓勵將物流外包。 另外,國信證券做出分析認為,本次振興規劃的重點內容,可能對5類物流公司產生影響:一是由于要從規劃層面統一協調,解決物流業進入門檻低的問題,行業內的大型央企和國企將從中受益最大;二是放寬市場準入、簡化行政管理、加快對外開放等,有可能使目前限制外資進入的國內快遞領域得到加快發展;三是我國物流業物流園區缺乏統一規劃現象較為嚴重,各級政府規劃推動建設的物流園區比例占85%。特別是省級以下政府更容易偏重地方發展,很有可能造成同一地區或小區域范圍內多個園區存在,過度競爭也會造成土地、人力、財力和相關資源的浪費。如果統一規劃政策出臺后,將有利于已經具備一定規模及技術優勢的“連鎖”物流及供應鏈企業,他們將從無序向有序轉化的競爭環境中受益;四是具備先進的信息系統、能夠與各地海關、各級客戶進行無縫連接的公司將受益;五是調低倉儲、配送企業營業稅、擴大營業稅差額增收等政策如果出臺,屬于行業普惠政策,專業從事倉儲、配送,及專業的供應鏈公司有較大程度的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