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貿企業是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整個經濟鏈條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特別是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商貿企業更是反映一個國家、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繁榮程度的窗口,也是衡量一個國家、地區綜合國力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晴雨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打破了重生產、輕流通的局面,使整個國民經濟走上了在宏觀調控下以價值規律為導向的良性循環軌道上。作為連接生產和消費紐帶主要組成部分的中小型商貿企業,是市場經濟舞臺中最活躍、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對中小型商貿企業的認識必須與時俱進,這對我們積極參與世界經濟,增強經濟競爭力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從企業因素來看,由于中小型商貿企業自身的特點和目前的發展情況,企業規模普遍偏小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商貿企業發展之初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在有一定的資本和規模后才可逐漸走向連鎖,而規模偏小最大的弊端就是抗風險能力不足,不能在采購、促銷、人力資源等方面取得規模效應。而采購、運輸、庫存、配送等活動所產生的費用又占企業總成本的絕大部分,低效率、高費用使得中小型商貿企業的競爭力大大減弱,而利好的一面是隨著流通領域的開放,國外大型物流企業紛紛登陸中國,一方面為中小型商貿企業提供了更為高效、便捷的物流配套活動支持,降低了企業成本,另一方面又帶動了國內中小商貿物流業的發展,促進了整個流通市場的健全。另外,我國的中小型商貿企業創新能力不足,在經營業態、經營手法上多是模仿國外企業,缺少原創性。隨著知識產權的推廣及社會需求的進一步個性化,創新將成為企業競爭的制勝要素。因此,外資企業的進入勢必對中小型商貿企業造成一定的沖擊,不過由于外資企業的競爭主要集中在大型零售這一塊,對中小型商貿企業來講影響并不大,是一種長期的、利好的影響,中小型商貿企業的舞臺將從國內延伸到國際,可以更廣泛地利用國際資源,另外還將從大企業的競爭中受益。因此,總的說來,機遇與挑戰并存,中小企業的生存壓力就是其本身前進的動力。中小型商貿企業關鍵在于要找準其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這是一種能使企業在競爭環境中長時間內取得主動的核心能力,其本質是企業獨有的知識和能源,它不在于技術和產品,而在于知識。中小型商貿企業應學會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以“外包”的思想來重組商業流程,將不擅長的非核心業務外包,而其自身只從事擅長的核心業務。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取得優勢,實現小而不弱的市場地位。 目前,我國絕大多數的中小型商貿企業采用的是自營物流模式,即由中小型商貿企業自身來承擔商貿經濟活動的物流運作。據《第五次中國物流市場供需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商貿企業物流執行主體27%為第三方,11%的企業由供貨方承擔,62%的企業由公司自理。 這一方面說明商貿企業內部物流職能尚不完善,另一方面由于較低的第三方物流參與程度,商貿企業無力依靠本企業的物流系統來支撐產品的市場營銷,企業的物流結算手續復雜,庫存管理落后,物流作業表現差,自辦的物流設施設備老化、陳舊,物流費用過高等等,這些都導致了中小型商貿企業無法滿足多品種、小批量、多批次和緊急性的市場需求和多樣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從前文的分析中我們可知,中小型商貿企業規模小,企業資源的占用和配置在本行業內不占優勢,因此,其成本優勢無法體現,利用低價策略去贏得市場是根本行不通的。而大型商貿企業憑借其龐大的企業規模,很容易就能獲得市場經營的規模效應,這就使得中小型商貿企業的成本費用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至關重要。再加上中小型商貿企業是一種典型的勞動勞動密集型產業,人力成本在企業總成本中所占比例較大,在一個效率低下的運行環境中,大量的低效勞動無形中增加了企業成本,原本就較大型商貿企業偏高的商務成本,加上大量的人力成本,使得同樣產品的費用往往偏高,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減弱。如果從商品的采購、到產品的庫存、再到最終的銷售、配送都交由中小型商貿企業親自進行,這就使得中小型商貿企業把有限的精力分散在各種不同的經營事務上,而商貿企業因為這些繁雜的事務而無法真正體現其核心競爭力。 創新是現代企業生存的關鍵,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講,資金、技術等方面都處于一種相對弱勢,只有不斷地創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尋得生機。然而,中小型商貿企業資金有限,而且融資困難,一方面中小型商貿企業要維持正常的商務運作需要資金的支持,而另一方面,要創新就必須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研發。在資金捉襟見肘的情況下,大多數中小型商貿企業不會將過多的資金注入到風險較大的創新當中,這就使中小型商貿企業由于創新不足而導致經營手法、經營觀念、相關技術、設施設備等方面陳舊過時,而這又使得中小型商貿企業經營困難,從而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因此,作為流通領域中從事商業貿易活動的中小型商貿企業,必須找到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新模式,以適應新市場環境下商品流通的特點,而這一新模式就是引入第三方物流,以改造目前中小型商貿企業的物流系統。 第三方物流作為獨立專業的物流服務機構,憑借其為客戶提供專業化、個性化服務,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提高作業效率、減少企業對物流設施的投資及為客戶提供增值物流服務。據南開大學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實行物流業務外包的企業普遍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物流速度及服務質量的可靠性。如表1所示。 此外,第三方物流能夠適應企業多品種、小批量、多批次和緊急性的市場需求和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從市場營銷學的角度來看,一件產品包括了三個層次,分別是核心層、形式層和延伸層。所謂核心層是指使用價值,即產品為使用者(消費者)帶來的直接利益;形式層是指外在表現,包括外形、重量、體積、視覺、手感、商標、包裝等;延伸層指附加價值,如服務、承諾、身份、榮譽、體面等。由于市場競爭激烈,產品幾乎全部脫離了其核心層,而集中在形式層和延伸層上。中小型商貿企業由于資金、技術等方面的限制,企業往往只重視產品的核心層,而忽略了產品的形式層和延伸層。對于第三方物流服務來說,正可以通過其相應的增值物流服務,增強產品的形式層和延伸層,從而增加企業產品的價值含量。因此,第三方物流的出現正好彌補了中小型商貿企業功能的不足。 目前,第三方物流也正在積極探索物流金融業務,通過提供庫存產品質押業務,向急需資金的企業進行金融借貸。而對于中小型商貿企業而言,融資難已是其發展的瓶頸,因此,第三方物流服務機構的這一物流金融業務正好為其融資新添了一條渠道。 綜上所述,中小型商貿企業引入第三方物流參與和融合產品的采購、存儲及銷售,不僅可以幫助企業從整體采購、存儲和銷售上實現質的跨越,還可以實現以下功能: 1.節約物流等后勤保證系統的投資,使企業有限的資金能應用于采購和銷售,產品更能適應市場需求而適時變化; 2.有效借用社會物流資源,實現物流運作的社會化和最優化; 3.利用第三方物流客觀認知市場反應的優勢,及時改善企業的采購、存儲和銷售,降低人力資源成本支出; 4.利用第三方物流開展的物流金融業務,為中小型商貿企業開辟了新的融資渠道; 5.通過第三方物流,中小型商貿企業與中小生產企業結成戰略聯盟,形成規模優勢,變傳統的靠單個企業競爭為協同的供應鏈競爭,增強中小型商貿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中小型商貿企業適時引進和利用第三方物流運作模式,不僅符合商貿企業產業發展的方向,而且物流的社會化和專業化作業對企業采購、存儲和銷售的支持效能將起到非常明顯的作用。鑒于此,我們認為,第三方物流是中小型商貿企業增強其核心競爭力的必然選擇。 中小型商貿企業物流發展戰略的實施策略是: 1.重構物流系統 中小型商貿企業在發展物流過程中必須制定詳細的物流實施計劃、發展策略,從物流業務流程、組織機構、企業資源管理系統等方面去進行物流管理重組,逐步實現企業物流供應鏈管理的一體化,降低供應鏈各個環節成本,從而創造出最大的價值。將物流系統與企業營銷戰略有機結合起來,從戰略高度權衡物流運營成本與市場拓展需要、物流與顧客服務的特殊要求之間的動態平衡。 2.樹立服務理念 改變過去那種單純以盈利為目的,以產品為核心的企業經營觀念,使物流服務由從企業自身的“功能性活動”轉變為“為客戶創造價值、增加顧客滿意度”。從企業經營和發展的角度來看,物流就是服務。物流為企業提供的是一種服務,而服務實質上也是一種產品,是形式層和延伸層上的產品。中小型商貿企業發展物流必須樹立新的管理理念,樹立客戶需求至上的理念。這就要求中小型商貿企業建立適合于需求多樣化、個性化的新的服務。 3.建立戰略聯盟 物流聯盟就是以第三方物流機構為核心,眾多的中小型商貿企業簽定契約形成相互信任、共擔風險、共享收益的集約化物流伙伴關系。從企業經濟效益上看,由于通過物流戰略聯盟使眾多中小型商貿企業集約化運作,降低了企業物流成本。從社會效益來看,由于采用了第三方物流機構作為聯盟核心,統籌規劃、統一實施、減少了社會物流過程的重復勞動、提高了企業效率,使得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大大增強。 4.導入先進物流管理及技術 中小型商貿企業在實行第三方物流機構為主導的物流運作之后,相應地應當導入先進的物流管理理念,這樣企業才能內外銜接。物流高效運作就是在物流運作過程中,提高物流運作的速度,使得從原材料采購到最終產品進入消費者手中的時間最短。加速物流運作的方法,主要是通過完善的銷售、采購網絡,依靠先進的預測方法進行預測,達到準確預測,盡量減少庫存,甚至實現零庫存。物流運作的加快,必然帶動資金運作的加速,從而可以大大減少資金的成本,提高資金的利用率,達到減小成本,增加利潤的目的。由于資金運作的加快,成本的降低,使得產品的競爭能力增強,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提高。同時,中小型商貿企業還須重視使用新的物流管理技術,積極采用現代高新技術發展成果,使企業物流從操作技術、設施設備、配送工具、物流流程控制、物流信息處理到配送過程的決策管理等全過程始終跟上現代物流發展和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需要。借助于企業物流聯盟,這些原本靠單個中小型商貿企業無法實行的措施能夠得以實行。